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
栏目:史料整合 发布时间:2020-12-10

01


东山明代先贤蔡方平在浙江淳安县当了三年知县,清廉爱民,政绩卓著,入祀当地名宦祠,万历皇帝还赐匾“廉光浙水”表彰他。蔡方平死后隆誉崇祀,可留传下来的史料却不多,因此,宣传部召集相关人士,到浙江淳安县调查蔡方平史料。

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图1)

在淳安宣传部王主任陪同下,我们走访了档案馆、方志办、博物馆,还请来了两位八十多岁的地方史专家开座谈会。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新安江水库,淳安与遂安两座县城和一千多个村庄全部淹没在水下,无法从碑刻遗址及相关文物获取实证,只能从地方志书获取有限的文字资料,收获不多,但不虚此行。


在档案馆,我们查阅了光绪版《淳安县志》,在第六卷秩官表的万历十五年条目下列出“蔡方平,有传”。我发现,在众多县官名录中,有传记的只是少数。淳安从公元208年建县,至今18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名士辈出,想要在县志占有一席之地,不容易。

 

蔡方平的传记收录在同一卷“治行”栏目中,“蔡方平,字君衡,诏安人。由选贡令淳。甫下车,岁大祲,饥民啸集。方平£谕解散,发粟赈贷之,活者数万人。定差徭,雪冤狱,£加意作人。学宫、灵港皆其所修浚也。戊子冬入觐,几不能治装,其廉洁如此。”其中有两字不能辨认。

 

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图2)

2008年,淳安县为了纪念建县1800周年,宣传部出版了一套丛书,其中一本为《人物春秋》,在“历任首官”栏目有蔡方平传记,内容如下:

“蔡方平,字君衡,闽诏安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淳安知县。蔡方平赋性恺悌,敷政宽和。上任正遇天灾大侵,饥民啸聚滋事。蔡尽心劝导抚谕,饥民解散,并开仓发粟赈贷,救活灾民万计,还周访贫乏者。济灾扶困后,轻徭薄赋,激励科农,抑制强豪,平雪冤狱,邑民称颂。在当时百废待举之际,修学宫、浚灵港,政绩远播。戊子冬(1588年)入京朝见皇上,入觐时竟不能治装,其廉洁确称冰清玉洁。秩满离任,邑民依恋不舍,后建祠作为名宦贤臣以祀。”


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图3)

据该书编纂者王老先生说,蔡方平传记是结合了《严州府志》和《淳安县志》的记载而编写的,说明《严州府志》也有蔡方平的记载。古代淳安隶属浙江严州府,但我们没有看到《严州府志》。


另一条史料在光绪版《淳安县志》第二卷“学校”栏目中:“名宦祠,在文公祠左,祀名宦十六人。”入祀者第一名是淳安城建立者,东吴大将贺齐,淳安城因他而得名“贺城”。第十四名是海瑞,第十六名为蔡方平。1000多年中,只有区区16人入祀名宦祠,而蔡方平占有一席之地,可见蔡方平在淳安历史上的分量。

 

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图4)

湖塘村书记蔡峰华说,听老一辈人讲述,古时候,淳安人经常爬山涉水,来到湖塘村祭拜蔡方平。我想,那些淳安人一定是蔡方平救活的饥民后代,或者是昭雪冤情的后代,他们感激蔡方平的救命之恩,嘱咐后人,一定要到福建东山岛上的湖塘村蔡方平墓前祭拜。


02

对比东山已有的蔡方平史料,淳安史料有如下几方面的充实,丰富了蔡方平的人生侧面。

第一,蔡方平上任时,正值明朝全国性大灾荒,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人相食惨状。蔡方平究竟救济了多少人呢?民国版《东山县志》说:“多所全活。”《蔡清溪先生行状》说:“全活甚多。”都没有大致约数,而光绪版《淳安县志》说:“活者数万人。”这使我们明白蔡方平救济的规模有多大。蔡方平的功绩在于他所做的是大饥荒现状下的大规模救济,而不是小范围救活一些人。

第二,“定差徭”。《人物春秋》解释为“轻徭薄赋,激励科农。”这符合蔡方平“敷政宽和”的施政方针,说明他最大限度减轻农民负担。东山没有这方面记载。

第三,修学宫、浚灵港。学宫即孔庙。在淳安老县城贺城地图前,王老先生指出了孔庙和名宦祠的位置。至于灵港,他不知道在哪里?只说可能是某一条支流的名称。

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图5)

淳安贺城坐北朝南,北靠龙山,南面大河。知县衙门坐落在龙山脚下,县衙前面一条县前街,把县城分为东西两半。县衙右边是武庙,左边是孔庙,再往左依次是魁星楼、文公祠、名宦祠。县城南面,新安江从西往东流淌,至县前折向东南方。东边另一支流因沿岸都是停靠码头,称为东源港,它从东往西至县前汇入新安江。明代灵港是不是后来的东源港?或者是别码头?有待于考证。


县前西边的河段古代叫做青溪,蔡方平即以“清溪”谐音自号,以示清廉如水。他在任期间,修缮了孔庙,还疏浚了灵港。这两件为地方办实事,也是东山史料所没有的。

“入觐几不能治装。”这是一个细节,却被载入史册,可见有多么感人。一个县长,到京城觐见皇帝,居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真的是清廉到清贫。


03

在走访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古代淳安县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淳安地处浙西,毗邻安徽黄山市,即明清时代的徽州府。淳安山多地少,农耕不易,却又地处交通要津。新安江发源于徽州府休宁县,从淳安县前流过,进入富春江和钱塘江到达杭州,是徽商到杭州南京等地经商的必经之路,淳安县前河岸全是码头,被称为“港”,可见工商业十分发达。淳安既有穷山恶水的刁民,更多的是见多识广的市民。隋唐以来,出过430多位进士,明代两位连中三元的奇才,其中一位商辂就是淳安人,可见文化非常发达。淳安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和徽州相近,明清以来一直是浙江富裕的甲等县。

浙江淳安知县蔡方平史料调查(图6)


这就是蔡方平曾经当知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好治理,而蔡方平能让淳安人民礼敬有加,入祀名宦祠,说明蔡方平拥有超凡的治理能力。在我看来,他不但是贤臣,还是一位能臣。他能让几万人活下来,究竟用什么办法呢?全国性大饥荒,每个县都应接不暇,一个知县所能调配的粮食肯定不够,而他让全县百姓渡过难关,答案在县志记载的“赈贷”二字。

如果不把“赈贷”看成救济一件事,而是救济和借贷两件事,即蔡方平一方面用政府有限的储备粮救济饥民,另一方面,说服大户人家出借粮食给饥民,等年景好转再偿还。这样理解,可能更符合当年实际情况。唯有多渠道救助,才能使几万人存活下来。

在蔡方平之前,海瑞也担任了四年的淳安知县。对比两位清官,不同的仕宦经历,却有一些相似之处。

第一,海瑞以举人资格入仕南平教谕,升迁淳安知县。蔡方平以贡生考选入仕,“选贡令淳”,他们都不是正途的进士出身,都成为治理有方的能臣良吏。

第二,海瑞为母亲祝寿买了二斤猪肉成为淳安县大新闻,蔡方平入朝觐见皇帝没有像样的衣服,这种一清到底的清廉,说明真正的清官自有感人之处,不同的细节演绎相同的精彩。

第三,他们都不群不党,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海瑞原本要升任嘉兴府通判,因遭人诽谤而平调兴国县知县。蔡方平更惨,饱受恶意中伤,直接贬职福宁州学正。

典型易树,清官难为,一般人难于达到清官的思想境界。蔡方平只当了三年淳安知县,历史没有提供更大的平台,让他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多影响,这是后人的惋惜。但是蔡方平本人不这么认为,一个以儒家理学为人生理想的人,必然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他参与了国家的一方治理,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已经值得他自豪了。

蔡方平追求的是格物致知的天理,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蔡方平的自洽行为,他不论是当知县,当学正,还是居家耕读,都泰然处之,低调随和。另一方面,他又相当自律,黄道周说他即使大热天,也要着装整齐。与人谈论义理,都能切中要害。

蔡方平为人处世自成格局,他想超越世俗,努力达到理学境界,就像黄道周,一辈子以至善为目标。因此,蔡方平摒弃浮华,拒绝虚名。他以文章选贡入仕,时人交口称赞,却没有文章传世,也许是他故意为之,因为,他临终之前特别交代,谢绝朋友写文章纪念。有关这些,黄道周看得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