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年谱注译
栏目:道周文化 发布时间:2014-10-21

原文

  八年(乙亥),先生年五十有一。

  夏五月,复会于榕坛。先生家居秉礼,虽莅讲席,有期之丧,腰绖(1)不除。张勖之瑞钟(2)请曰:『闻晦翁欲集三礼(3)大成,有所未及。吴幼清(4)论次稍定,又多所遗。吾漳素遵家礼,然期功之丧,亦鲜有持者。不知孔门诸杂记,平居(5)皆可详说不』?先生曰:『平居且勿暇论。然三礼诠次,极是学问中要紧,久已分类引伸。但日用疏澹,未能缮写耳』。即以三礼定本付勖之,然尚未及刊布也。

先生与诸友登天治岩,归,适漳郡地震有声,时为冬十月三日已酉鸡栖矣。或问『春秋五震(6),始终于臣,而中于君,大抵以为阴盛也。今元月藏伏而地动,其在于周,则正月也(7)。古有之乎』?先生曰:『凡古者,家不占国,郡国不占天下,然君子恫瘝乃身(8),匹夫纳沟(9),尚为怵然。何况大地?刘向(10)辄指郡国事为正应,其义极疏。兄所言者,与刘向异指,自足称耳』。语未究而环命(11)适至,先生讲席不辍。翌日,诸友叙别劝驾。先生因酒酣发慨时艰,悲愤涕泗不已。亦会岁暮,复还山守墓(洪谱同)。

 

注释

1)腰绖(dié):旧时丧服上系于腰间的麻带或草带。汉·郑玄注:“麻在首在腰,皆曰絰。”(2张勖之瑞钟:张瑞钟,字勖之,黄道周早期门生,参加编纂《榕坛问业》,保存《三礼定本》,协助营建邺山书院。

3)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4)吴幼清: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字伯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是元代杰出的经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5)平居:平日、平素。宋·苏轼《教战守》:“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

6)春秋五震:有学者研究,春秋时期鲁国发生了六次地震。参看周璧《春秋时期鲁国的自然灾害》。

7)其在于周,则正月也:商朝和夏朝规定12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把10月当做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古代帝王大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称为正月。文中说:“今元月藏伏而地动,其在于周,则正月也。”相差一个月。

8)恫瘝(guān)乃身:恫瘝,病痛。乃身,在心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9)匹夫纳沟:《孟子》:“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想天下的百姓,只要有一男一女没有得到恩惠,就好像是被自己推入沟中一样,把天下的重担自己挑起来。

10)刘向(约前77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11)环命:环,玉环。古代有赐环、赐玦的说法,玦,玉玦,半环也。《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环命指被放逐之臣,遇赦召还。

 

译文

崇祯八年(1635)(乙亥),先生五十一岁。

夏天五月,重新在榕坛集会。先生在家居住坚持遵守礼节,即使来到讲堂,服丧期间腰上的麻带也不会解下来。学生张瑞钟请示说:“听说朱熹老先生想要综合整理三礼,有些地方还是没有达到。吴幼清先生论述编订比较有成就,但有许多遗漏。我们漳州地区一向遵守家庭礼节,但是服丧期间,也很少有人严格遵守丧礼。不知孔子学派的众多著作中,平时居家礼节有没有详细论述?”先生说:“平时家居礼节暂且不论,然而三礼的解释和编订,是学问当中非常要紧的事情。早就有分类编订和引申解释,但是平时使用疏远淡漠,还没有抄写而已。”随即把《三礼定本》托付给张瑞钟,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刊行传播。

先生和几位朋友登上天治岩,回来后,正好漳州地区地震,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时间是冬天十月初三日已酉时鸡栖息的时候。有人询问:“春秋五次地震,开始和结束是因为大臣,中间是因为君王,大多数人认为是阴盛阳衰的表现。现在元月本应潜伏却发生地震,如果这是在周朝,正好是正月,古代有这种情况吗?”先生说:“在古代,家族不可以占有郡国,郡国不可以占有天下。而且君子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只要有一个没有得到恩惠,就好像是被自己推入沟中一样,尚且心怀恐惧,何况是养育万物的大地!刘向总是认为郡国的事务是正当而且符合要求的,他的思想非常空洞。先生所说的和刘向出发点不同,当然值得称道。”话还没有说完,皇帝召回的命令正好到达,先生继续讲课没有中断。第二天,众友人和先生喝酒话别,劝他赴任,先生喝到尽兴处,感叹时局的艰难,悲伤愤慨流泪不止。因为恰巧赶上年底,又回到北山守墓。(洪思年谱相同)

 

原文

  九年(丙子),先生年五十有二。

时新奉环命,改荔衣(1),拟拜疏请告,稍谢朋从,抱膝看松,增其寥落。会先生诞辰,诸弟子请于宫庶(2)蒋公(讳德璟)(3)。蒋公就问业中拈十八条推畅元风,以抒嘉祝。先生曰:『自某谈论以来,风过树翻,更无人看落叶。蒋公纔拈一技,觉树树红酣,山山碧战,此处不发愤,那得乐来?前日为谁开此罪过(4)』?诸子云:『此问不从蒋来,不从诸生,却自夫子生下带来』。先生悚然,请一一举似(5)详为条答。先生曰:『蒋公扬糠见宝(6),初示闻道之艰难,末示成道之不易。丁宁告诫于孔蘧寡过之年(7),所以裁成垂引,为不少矣』。又曰:任看山山树,仍是老至倦来。一部易书,止是乾乾终日(8)』。已而有司敦促上道。先生至秋尽乃发,腊月遂至京(洪 谱同)。

 

注释

1)荔衣:即薛荔衣,指隐士穿的服装。

2)宫庶:指宫中的贤者。

3)蒋德璟(15931646),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泉州晋江福全人。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历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他秉性耿直,敢于谏言,是黄道周的同乡好友。

(4)罪过:这里作形容词。不安、不敢当。《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於魏,无功於赵。”

(5)举似:佛教用语。似,犹示。谓以言语提示古则,或以物示人。

6扬糠见宝:和吹糠见米一样意思,比喻收效快,能够抓住实质性的东西。

(7)孔蘧寡过之年: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却苦于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这是了解蘧伯玉的人啊。”蘧伯玉每一天都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

(8)乾乾终日:自强不息的意思。《易经》:“君子终日乾乾。”

 

译文:
崇祯九年(1636)(丙子),先生五十二岁。
这时又接到新的召回命令,先生换下了平时的衣服,打算上疏请求稍微宽限时间,答谢亲朋和学生。先生抱着双膝长时间坐着凝视松树,看起来更加孤单寂寞。正好赶上先生生日,学生们请示了朝廷中的贤人蒋德璟先生。蒋先生就从《榕坛问业》中选出十八条,推广发扬根本的风尚,用来抒发美好祝福的心情。先生说:“自从我谈经论道以来,就像风吹树倒一样,更没有人欣赏落叶,蒋先生才折下一枝,觉得好像每一颗树都红花烂漫,每一座山都绿浪翻滚,现在在这里不发愤学习,哪里来乐趣呢!前些日子你们为了谁而做出令人不安的事情?”学生们说:“这个事情不是蒋先生带来的,也不是学生们带来的,却是先生您生下来的时候就带来了。”先生担心害怕,请学生们一一举例说明,先生详细逐条解答。先生说:“蒋先生吹糠见米啊!抓住了实质性的东西。我刚开始教导的时候觉得懂得道理很困难,教到后来觉得要实践道理更不容易,用蘧伯玉寡过之年的例子告诫叮咛你们,示范引导筹划成功,已经做了不少了。”又说:“随便看看那山岭绿树,一直到年老疲倦的时候,一部易经,就足以让我自强不息了。”不久,有关部门敦促起程上路。先生到了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才出发,十二月才到北京。(洪思年谱相同)
 
原文:

  十年(丁丑),先生年五十有三。

  春正月朔,见朝。二月,分校会试(1),得士二十一人。夏四月二十八日,具疏乞休,凡再上不允。五月,升谕德(2),掌司经局。六月十三日,具疏辞职,自劾臣有三罪、四耻、七不如之语。

  冬十月,有申明掌故一疏,略云:『司经名局,实无一书。东宫有日问谁司局事者,何以对之?先臣丘浚(3)尝称我朝著作,圣祖极多。然当永乐时召授东宫,惟文华宝鉴、圣学心法、广昭鉴录、务本之训四种书而已。今四书传本甚少,可发内本誊刷。由是推之,书(4)中有二典、三谟、洪范、无逸,礼记中有王制、月令、儒行、缁衣、坊记、表记、礼运、礼器、学记、乐记,易中有乾坤文言、上系下系,诗中有二南、豳风、正雅、周颂,择此四经大篇巨章,不过五六十帙(5),讲官六人习十篇,错于四书,以翼(6)宝训,在约御博,不及二年,而义类备举矣。乞次第举行』。有旨汇集进览。十二月,升少詹事(7),协理府事,兼管玉牒(8)。复疏辞云:『臣自出山以来,期捐七尺,决顶踵以报陛下。必不可得,亦当有昌言显行,裨益涓埃(9)而去,决非为解衣换带来也。今既十载寂无一语,臣之学术概可知矣。如臣者,但守原职,料理经书,俟其咫成,纵之岩壑,自谓过矣。乞改授蒋德璟、谢德溥二臣,使臣楗户稍完职业』。不允(洪谱同)。

 

注释:
(1)分校会试:黄道周作为《诗》房分考官协助会试。详见《<诗>一房制义序》。王文径《黄漳浦文集》卷二十二,316页。
(2)谕德:从五品,隶属于为太子东宫服务的詹事府。
(3)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4)书:《书经》,也叫《尚书》,是上古文献的汇编,孔子亲手编订,最初孔子作为教材使用,后来成为了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之一。
(5)帙:书的卷册、卷次。
(6)翼:帮助,辅佐。《书·益稷》:“予欲左右民,汝翼。”
(7)少詹事:正四品,詹事府副职。
(8)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
(9)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唐·杜甫《野望》诗:“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译文

崇祯十年(1637)(丁丑),先生五十三岁。

春天,正月初一,正式上朝。二月,协助分考会试,选出进士二十一人。夏天四月二十八日,上疏请求退休,又再次上疏不被允许。五月,升任谕德,掌管司经局。六月十三日,上疏请求辞职,疏中有自我批评“三罪、四耻、七不如”的话。

冬天十月,有说明旧制旧例的一封奏疏,大意说:“掌管经书名为一个局,实际上没有一本书,假如东宫有一天问谁是管理司经局事务的人,用什么回答呢?前辈大臣丘浚曾经说,我朝的著作,圣祖时期非常多。然而当永乐年间征召教授东宫的时候,只有《文华宝鉴》、《圣学心法》、《广昭鉴录》、《务本之训》四种书而已。现在四本书流传的版本很少,应该颁发内部藏本誊写印刷。由此推论,《书经》中有《二典》、《三谟》、《洪范》、《无逸》。《礼记》中有《王制》、《月令》、《儒行》、《缁衣》、《坊记》、《表记》、《礼运》、《礼器》、《学记》、《乐记》。《易经》中有《乾坤文言》、《上系》、《下系》。《诗经》中有《二南》、《豳风》、《正雅》、《周颂》。选择这四部经书的鸿篇巨著,不过五六十卷。选讲官六人,每人学习十篇,在四部经书中互相交叉,以此帮助阐明这些宝贵的格言,用来规范皇上广博的阅读。不超过二年,礼义类就齐备而且可以实行了,请求按顺序开展工作。”有圣旨下达:“汇集经书,进献御览。”十二月,升任少詹事,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兼管皇室族谱。先生又上疏请求辞职说:“臣从出山以来,期望舍弃七尺身躯,头破血流以报答陛下。即使不一定能做到,也应当有善意的语言显著的行为,尽一点微小的益处才离开,决不是为了换上官服腰带而来的。现在已经十年了,沉默没有一言,臣的学术,大概可想而知了。假如像臣这样的人,还是固守这个职位,整理经书,等到完成之后,放回山林沟壑,自认还是过错啊!请求把臣的职位改授蒋德璟、谢德溥二位大臣,让臣关上门,稍稍做完分内工作。”不允许。(洪谱相同)

 

原文

  十一年(戊寅),先生年五十有四。

  春二月,侍经筵(1),随班召对。退而补牍云:『臣承清问(2)人才。臣言人才如树木,霜雪摧残之后,须勿折其萌芽。又譬养火,亦要积薪。臣以余生,亲见尧舜,无复一语可佐纤尘,则亦无用读书为矣。臣惩艾(3)已深,扪舌日久,岂敢重干严旨,以自取戾?然私计天下人才,如郑三俊、姚希孟(4),求其影似,未可多得。皇上诚爱士,莫如爱已成之士;诚理财,莫如理有式之财。当兹众涣之时,幸宏孚萃之旨』。时十有二日也。至二十三日旨下,以为偏私。再疏,又以为支饰。先生自知不容于朝矣,第以数书未就,不欲遽去,乃复奏曰:『臣生逢圣主,不能质直,自将(5)学求事君,又蹈迂疏之失,皇遽(6)之下,追寻前草,已自尽焚,又能复忆。惟忆所述失体,援笔莫措。昔魏征在帷幄十七载,奏疏数十万言,无一忤旨,亦未能比绩皋夔(7)。真德秀(8)立朝仅一月,条陈百万事,无一纰漏,亦未能差肩(9)王魏(10)。臣在词林(11)十七载,已同魏征之年,立朝十四月,又踰德秀之数,章未十上,语乏万言,而迷谬频仍,瑕衅(12)山积,欲以仰赞(13)高深,希迹古昔,良亦难矣。臣自揣野草之资,终非法物(14),束手席藁(15),以待褫斥。倘念纂述未就,宽假数月,是臣望外之恩,未敢自必』。三月九日,得旨不究。先生繇是诸疏草皆命曰「焚草」也。

 

注释

1)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2)清问:清审详问。《尚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孔颖达疏:“帝尧清审详问下民所患。”

3)惩艾:自我惩治,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东观汉记·明帝纪》:“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

4)姚希孟(15791636):字孟长,号现闻,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他是文震孟的外甥,却早在万历四十七年就中进士了。他为人迂直,文名盛负,崇祯年间,希孟与姚明恭主顺天乡试,有两个武生冒籍而中试,在这件事中,群小恶希孟,而把责任都推在他的身上,被当权者温体仁等借机贬官,从詹事贬至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这件事是崇祯认为黄道周“偏私”的主要原因。

5)自将:自己保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南宫韬,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

6)皇遽:惊恐。皇,通惶。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神宗皇帝喜谈经术,臣下进见,或有承圣问者,多皇遽失对。”

7)皋夔:皋,皋陶,舜的狱官。夔,舜的典乐官。

8)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更为希元,福建浦城(今浦城县晋阳镇人)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真德秀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

9)差肩: 比肩,肩挨肩。并列之意。《管子·轻重甲》:“管子差肩而问曰:‘吾不籍吾民,何以奉车革?’”

10)王魏:王珪、魏征的合称。王珪571639),字叔玠,隋朝至唐初祁县人,与魏征同为李建成心腹。玄武门之变后,召拜谏议大夫,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任侍中。与房玄龄、魏徵、杜如晦等齐名,人称唐初四大名相。卒赠吏部尚书。

11)词林:翰林院的别称。明洪武元年(1368)建翰林院于皇城内,门额为“词林”,遂有此称。翰林也称词林。

12)瑕衅:指罪过,过失。《后汉书·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錮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

13)仰赞:仰望辅佐。赞,赞助。

14)法物:佛教用语。指佛教僧团中,为维持教理之传统而使用之财物、资财等。主要指经卷、帙、箱类及法宝之供养物品。

15)席藁(gǎo):藁,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坐卧藁上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指代请罪。

 

译文

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先生五十四岁。

春天二月,侍讲经筵,跟随朝班被皇帝召见问话,回来后上疏补充说明,说:“臣承蒙陛下清审详问人才大计,臣说培养人才如种植树木,经历严霜风雪摧残之后,必须不能折断它的嫩芽。又譬如培养火苗,也要积累薪柴。臣在余生之年见到了像尧舜一样的陛下,却没有一句话对最微小的事情有帮助,这是没有用所学的知识有所作为啊!臣自我惩罚已经很深入了,闭上舌头嘴巴很久了,怎么敢重新干预严厉的圣旨,以此自取罪过。然而私自计算天下人才,像郑三俊、姚希孟,要求形影相似也不可多见。皇上真心爱惜人才,不如爱惜已经成才的人才;就像诚心理财,不如理有程序的资财。正当这大家涣散的时候,有幸弘扬深孚众望出类拔萃的圣旨。”

此时是十二日,到二十三日圣旨下来,认为是偏激自私。先生再上疏,皇上又认为是支吾掩饰。先生自己知道不能见容于朝廷。又先后写了几封没有成功,也不想马上离开,于是重新上奏说:“臣生逢圣明君主,不能够以正直而没有谄媚的胸怀自我保全,学会得到侍奉君主的办法,又重蹈上呈陈旧不合时宜奏疏的过失,惊恐之下,寻找以前的草稿,自己已经全部烧毁了,不能再回忆起来。只记得所描述的有失大体,下笔举措失当。当年魏征在朝廷十七年,奏疏几十万字,没有一字忤逆圣旨,更不能和舜时期的皋陶、夔比功劳;真德秀在朝廷仅仅一个月,上奏陈述一百来件事,没有一件有缺点,更不能和王珪、魏征二位并列了。臣在翰林十七年,已经和魏征同年,在朝廷十四个月,已经超过真德秀的时间,上奏章没有超过十封,文字不及万言,然而迷惑谬误频繁出现,错误过失积累起来像山一样高。想要仰望辅佐高深在上的君主,希望追寻古代政绩显赫的良臣,也好难啊!臣自忖只是山野草莽的资质,终究不是法宝器物,只能坐在草席上束手请罪,等待褫夺革职。假如能够惦念臣纂述写作尚未完成,请宽限假期几个月,这是臣盼望的额外恩惠,不敢自己认定。”三月初九日得到圣旨:不予追究。先生于是把这些奏疏草稿都命名为“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