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神记
栏目:关帝文化 发布时间:2020-10-09

       

孙用川

据《东山县志》民国稿本载:武庙,在城东。明洪武二十年引者注:1387年建,原名关王庙详载《鼎建铜城关王庙记》碑文正德三年(引者注:1508),云霄人吴子约与铜善士黄宗继等九人以天尊堂右之空地按:天尊堂原名保安堂,后改为宝智寺,即今县立中学办公厅鼎建之,外高华表,旁筑僧舍,于是庙貌乃改观。嘉靖二十一年(引者注:1542)重修。清康熙三年(引者注:1664)迁界,庙焚毁移像云霄霞港社。十九年(引者注:1680)复界,总兵黄镐仍以故址兴筑其年落成见唐朝彝《大都督鼎翁黄光兴惠民功德碑》。嘉庆十六年(引者注:1811)壮烈伯李长庚重修。道光、同治、光绪间历有修葺。民国三十年(引者注:1941)楼县长胜利以庙改为县立中学校舍。《东山县志》民国稿本旧版第362页

又据刘小龙《关帝圣灵》,民国二十九年(1940)县长楼胜利“破除迷信”,废庙毁神。关帝金身神像被民众移驾民间,其余神像遭毁,民国三十年(1941),关帝庙改为县立中学校舍。1957年(笔者注:应为1958年),东山一中迁址,关帝庙恢复,归住僧管理。

······

1966年,文革破“四旧”运动兴起,铜陵关帝庙惨遭浩劫,关帝金身神像再度移藏民间,其余神像和祀器联匾俱被焚毁,文物散失一空。

197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县政协提出“恢复保护铜陵关帝庙”的建议案,获县委批准。

1979年,县委、县政府成立“维修铜陵关帝庙文物管理小组”,在“文革”中散失的关帝庙文物纷纷收回。1982年,恢复关帝庙,维修殿堂、重塑神像及屋顶彩瓷剪贴雕

由关帝庙董事会议决定选聘下列工匠艺匠承担修缮装饰工作:

许庆石(铜陵人)承担关帝镇殿(硬身)木雕像及右偏殿周仓木雕像;

······

1991年,东山举办首届关帝文化节。

1996年,东山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记载表明铜陵关帝庙建立历史悠久,由于历史沧桑等原因,几经破坏,所幸又多次重修,显示了东山民众对关帝、关帝庙的感情深厚而执着。圣庙的受损,从来未曾丝毫减弱东山民众对于“忠勇仁义礼智信”的深刻信仰。如今的关帝庙不仅恢复了作为民众信仰所寄托的处所,而且由于信仰的趋同,也成为东山岛与外地、大陆与台湾、我国与海外联系的重要纽带。铜陵关帝庙与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东门屿相得益彰,组合成东山首选的重要旅游点4A级“关帝庙-风动石景区”,在新时代彰显了显赫的作用。如今关帝庙的建筑形制、装修格局都大大提升,倾注了民众的殷殷情感和不懈的努力。也表明政府顺应民意,把寺庙建设和民间信仰引导到积极意义上来,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激发了寺庙新的活力。

关帝庙修复装修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除主体建筑复原外,还需运用我县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项目,有金木雕、剪瓷雕、泥塑、擂金漆画等,以及民间传统木、石雕等等,可谓集民间智慧大成。修复工程既要符合历史风貌,体现修旧如旧,又要尊重民众情感,获得民众的认同,最终实现民众信仰与民间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成为集结民众情感的圣地,同时装饰成一座精巧的非遗展示馆。

笔者最近采访了承担雕塑关帝镇殿木雕像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匠人许庆石,仅就关帝神像雕塑前前后后简要记述。

雕神记(图1)


其时,刚刚迈进“而立之年”许庆石,系东山县工艺美术厂木雕车间主任,1981年间,他了解到关帝庙重修,须雕塑镇殿神像,便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毅然报名参加工匠评选,报名的共有三位。按照评审小组的要求,事前需制作头像模型参加评选,必须符合关帝威严神圣的外形、符合雕塑专业的艺术要求、符合民众心中崇敬的形象。虽然从前辈匠人传承的木雕技艺已经实践了十多年,许庆石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视为一桩神圣的使命。他在制作头像模型过程中,同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后改为学院)雕塑科的年轻专业人士李宗义(诏安籍,分配到东山工作)多方探讨,合作始终。此后,许与李宗义成为终生挚友,直至李调回诏安多年,始终联系不断,亲密无间。

评审小组由关帝庙董事会谢君六、文史学者陈汉波、景区管理负责人李吉川、有威望的渔民代表翁袄等组成。经精心制作,许庆石制作参选头像模型符合评选要求,中选即上文所记,“许庆石(铜陵人)承担关帝镇殿(硬身)木雕像及右偏殿周仓木雕像”。他兴奋异常,感到从未有过的幸运荣耀。

据许庆石回忆,雕神时间是1981年农历十月。择定十月吉日良辰开工,首先东山县造船厂老技工吴九秋从造船厂选定符合要求、直径足够大的樟木材料是日,许庆石洗漱沐浴,怀着虔诚、敬畏的心情,住进了关帝庙。整整2个月,食宿都在庙里,日夜制作,从未离开圣庙一步,如今回忆起来,他还觉得是值得一辈子怀想和慰藉的一段经历。

择日开斧时,聘请城里德高望重、五代相见的老者,郑重捧举托盘,请庆石师傅动斧,宣告雕像仪式开启,12天后才能开始制作。在这12天里,许庆石并非余闲,而是参阅各种相关资料,倾听民众特别是长者的心愿,广泛征求方家意见,虚心采纳,细细思考,深怀珍重敬畏、不敢丝毫怠慢马虎之意。

整座雕像,包括软肢部位都精心配置,如手部的臂、肘、腕、掌,脚部的髋、膝、踝,都按照人体尺寸精制连接,可以活动,为此称为“软肢”。金身制作完成后,贴绢、上底漆。最后请东山擂金漆画传承人谢少艺上面漆。然后穿上龙袍,至当年农历十二月初,完成了一座尊严威武、庄重神圣的关帝金身神像。关帝庙董事会成员、专业人士、铜陵几家主要寺庙的负责人和前来观看的民众一致肯定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关公形象。

雕神记(图2)


在雕塑过程中,发生了一桩神奇的小插曲。有一天晚上,吴九秋老人突然右鬓部位剧痛难忍,苦不堪言。第二天任使用什么药都未能缓解,甚至服用保生大帝药签指示的符水也无济于事。一辈子敬奉神明的吴九秋想起从造船厂取用樟木的事,会不会有何奇异?当他走到关帝庙想抽签问卜,顺便探听情况时,许庆石正在雕凿关帝塑像的头部,刀斧所至,正好碰到塑像的右鬓部位不知何故嵌进的一支6吋铁钉。吴九秋恍然大悟,那是木头拖动时,为了系绳子以便牵拉钉上的铁钉。两人啧啧称奇,心知无疑是关帝提醒。两人立即找来起钉工具把铁钉拔出。说来神奇,铁钉拔出后,吴九秋老人头痛立即缓解,当晚就完全轻松如常。几十年来,关帝灵感应验的这一情节常常在乡间传闻。

关帝雕像为坐身,高度78厘米。殿座的高度以东门的日光照射到莲花池折射之圣光所及为准,寓意“山岛雾收舒正气,海门日出照精忠”。

雕神记(图2)


同时配祀由林少丹老师制作的关平、周仓、赵累、王甫泥塑和孙齐家老师制作的马良、廖化泥塑。大殿格局基本完整。

关帝神像制作完成后,首先举行“入圣”仪式。在雕像背部凿开18公分见方的空间,装入银元、活鹦鹉、五谷、镜子及银饰的戥子、剪刀、算盘、尺子等物品,称为“入圣”。寓意关帝圣明、公正明鉴、保佑五谷丰登、富贵安康。又在此空间装入两个银元和一副表示内脏的镀金银饰品,称为“金肠银肚”。

然后延请古来寺住持拱清师(俗名廖逊明)主持举办开光点睛仪式。

接着隆重举行拜天公做大醮等仪式。整套仪式由拱清师主持。首个环节为奏报天公,拱清师亲自撰写好“表”文,乘坐“表”马上天禀报。其次为请佛:反复念经,拜请列位佛祖神明见证关帝金身安位,接受民众朝拜。最后环节为做大醮活动,也称为“做庆成”。由18名武者,边献上供品,边穿灯花,表演武术,据说传统表演共有108招,即南少林传播下来的九座派和尚戏。诵读、诵经、祭拜、献供、表演者皆神情肃穆,仪式感十分庄重。完成一系列仪式后用红缎遮盖金身,12天后才能揭开红缎对外开放。

从模型制作、精心送评、幸运选中,到住庙守岗、精雕细琢、尊规循节,始终集中体现了许庆石虔诚的神明敬畏观念、执着的传统工匠精神,展示了东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木雕的丰采,符合东山民众的信仰,与其他装饰工艺相附丽,汇集了东山县各种工艺匠人的集体智慧。

铜陵关帝庙作为全国四大关庙之一,可谓民众信仰的聚焦与仰望、忠勇文化的集中体现,弥足厚重;而信仰文化与非遗文化的高度融合,也是铜陵关帝庙足以称道的一大特色。许庆石为此做出了一点奉献,之后,他的金木雕技艺大大提高。2014年许庆石被授予“省级非遗金木雕技艺传承人”“国家木雕类一级高级技师”,2016年他的工作室被公布为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深有感悟地说,这完全是得益于关帝精神的感化。

雕神记(图3)


 

 

                                                                                                                                                                                         原载《铜山古城》第117期

 


上一篇: 铜山关帝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