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
栏目:曲艺 发布时间:2014-07-16

潮剧 俗称潮音戏、白字戏,旧名“汉调”、“ 楚调”,是东山主要地方剧种。

据东山潮剧著名演员曾友禄介绍,“潮剧系宋元南戏戈阳诸腔衍变而来。明代正音戏自浙东赣南接东山而至,与当地民间白字声腔艺术交汇融合,产生易腔易调变化。明代中叶,东山艺人开始以乡音搬演正字戏戏文,形成了东山特有的一个以闽南方言演唱的剧种体系。”“其艺术形式沿革至今已有五百来年历史。”“潮剧剧种名称则是于清光绪乙亥(1875)起更名使用而延用至今。”自潮剧传入东山铜陵地区时,就有人唱演潮剧,并有若干分散于市井俚间的潮州锣鼓和潮乐。较出名的,1940年间,“振声园”潮剧团设在铜陵咸田底(现渔业三公司冻厂后面)。民众在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酬神赛会之时,常以演唱潮剧或以潮乐大鼓的浑厚雄健,刚劲激昂的气魄,或以轻快明朗,深沉含蓄的潮乐来表达人们的欢乐或哀思。农渔民为农渔事祀神祭祖都会在广场旷地搭戏棚演潮剧。平时,铜陵城区有方耀铿、陈德惠、林章福、林绍宗、林阿溪三兄弟等人自发组织的潮州音乐“对奏” 班。铜陵关帝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至六月二十四日,在庙前搭台演潮剧,已成为铜陵传统风俗。东山潮剧以东山潮剧团为专业组织,其演员角色、服饰场具、伴奏乐器,齐全完备。铜陵著名潮剧演员曾友忠、马丽端、董友培等人,在闽南、粤东、香港和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演出,都受到好评。

东山潮剧随着入台人员传衍到台湾各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基隆的东山人组织同乡会性质的“闽南第五乐团”, 在台湾沿袭家乡习俗打大鼓唱潮音。八+年代后,团长林向瑞、陈传文、林华生等每年都带着乐团回乡慰问,在铜陵、西埔、钱岗、后林及邻县各地巡回演出,以潮音联系乡情,受到两岸同胞欢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汉剧